当前位置:首页 >报告 >

华为侯金龙:进而有为,“云、AI、5G”是催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发动机

2020-05-21 21:37:00

来源:闫跃龙

2020年,“新基建”正式站上风口。

一面是从中央到地方政府的密集部署和积极支持,另一面是企业的主动投资和资本市场的炙手可热。据统计,目前,已有 13 个省市区发布了 2020 年重点项目投资计划,其中 8 个省份公布了计划总投资额,共计 33.83 万亿元。

围绕新基建的热潮,还有很多问题值得深思:新基建中的“新”,到底在“新”在何处?新基建能够给企业和经济带来什么样的变革?新基建又如何进行部署?

今天,看到华为云与计算BG总裁侯金龙接受人民日报《问道》节目的采访,可以说是对上述问题有了深刻的解答。

新基建,“新”在何处?

新基建,到底“新”在何处?侯金龙认为,这个“新”包含五重含义:

第一,是“新世界”,老基建一般是指“铁公基”等物理世界的基础设施建设,而新基建则是从物理世界到数字世界,数字世界由数据构成,虽然看不见,但是却无时无刻不在发生。数据快速增长,成为数字世界的核心资产。

第二,是“新动能”,云、AI、5G与传统经济的协同,将引发化学反应,加快数据的联动,带动新的经济高速发展,堪称是经济的新动能。

第三,是“新要素”,在传统时代,生产要素是土地、劳动力等,而在新基建时代下,数据成为新的生产要素,算力成为新的生产力,云、AI和5G成为新的生产工具。新的生产要素将会带来新的变化和新的机会,释放新的红利。

第四,是“新服务”,云、AI和5G和各个行业结合起来,能够提升各个行业的生产效率,带动产业转型,也带来诸多服务的变革。

第五,是“新模式”,政务、医疗、教育、零售等会发展从线上到线下,从传统IT到云上,改变人们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

疫情期间的“云办公”、“云上课”等新的生活方式的出现,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例如,协同办公平台华为云WeLink就在疫情和复工期间表现突出,已为浙大一院、北京协和医院、中大一院、中大五院等近万家医疗机构提供服务,全国50多个部委、超过500个省市政府部门使用了华为云WeLink开展远程办公。据统计,疫情期间通过华为云WeLink实现在线签约的总金额超过了2000亿元。

正是这诸多“新”,让新基建所能焕发的价值远远超过老基建。正如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黄奇帆所说,新基建除了投入产出有效益之外,它和任何行业一结合就改造了任何行业,具有很强的颠覆功能。例如,它和城市一结合就变成智慧城市,和工业一结合变成智慧工业,和金融结合就变成科技金融,和物流结合就是智慧的物流等等。

新基建时代,“基”是核心

“要想富,先修路”在数字化时代也同样适用。新型数字化基础设施,是打造智能化的信息高速公路。在这里,5G是“信息高速路”,云和AI则是“发动机”。华为认为,新基建的根本在于“基”。在数字经济时代,云、AI、5G的落地程度已经成为了衡量一个企业、一个地区数字化转型升级的重要指标。

侯金龙谈道,云、AI和5G是新基建时代下,数字经济发展的发动机。就像发动机能够带来强劲动能,云、AI和5G和各个企业相结合,也会推动企业转型,减低成本、提升效率,促进企业的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升级,带来澎湃新动能。

在这方面有很多实际落地的案例。例如,在河南安阳的煤炭焦化综合企业鑫磊集团,原来配煤是通过人工的方式进行,导致其成本占到企业总成本的80%以上。除了成本高昂,也经常造成资源的不必要浪费,成品质量也很难形成统一标准。通过与华为云与计算合作,借助云计算、AI技术,鑫磊集团在选择原料煤后,输入各个原料煤配比、结焦时间以及炉温等数据,系统就会迅速返回预测结果。而在输入各个原料煤库存、计划配煤量、炉温和结焦时间后,系统就会自动返回经过优化的各个原料煤配比。仅在成本上,此举每年至少节省成本约3000万。

南方电网的线路巡检变革,更是将新基建的优势体现得淋漓尽致。输电线路的设备点多面广,而且大部分位于丘陵山间,传统人工巡视需要跋山涉水,工作强度大,且存在登高、野外作业等多项风险。通过与华为云与计算合作,在边缘侧部署输电视频监控终端,引入AI技术进行智能巡检,原来需要20天才能完成的现场巡视工作,输电监控指挥中心现在仅需2小时就可完成,巡检效率足足提高了80倍。

至于在智能计算领域,算力作为新的生产力,可以说是数字世界强劲的引擎。华为围绕“新计算”的探索也早已展开。“鲲鹏+昇腾”会作为新基建的算力底座,为行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提供安全、多样性、易获取、绿色且经济的算力。目前,其已逐步发展成为适应时代及社会生产力的新计算产业。而有了算力的支撑,AI等基础技术才能成为可能。当计算、联接,发生化学反应,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是指数级的。

三个战场

既然云、AI、5G如此重要,那么到底应该如何部署和发展呢?

现在,5G部署得如火如荼。工信部此前的发布会显示,截至3月底,全国已建成5G基站达19.8万个,套餐用户规模超过5000万,5G发展取得明显的阶段性成效。

只有信息高速公路还远远不够,上面跑的算力也是关键。侯金龙在采访时,针对产业、生态和人才三个方面提供了建议。

在产业端,建设数据中心,也就是大规模算力平台至关重要,这将能带来规模效应,从而提供可持续性的,安全的和充裕的算力。在这方面,华为是引领者,在算力最核心的芯片领域,已经构建起“鲲鹏+昇腾”的体系,成为新基建算力的底座。

在生态端,侯金龙认为,计算产业生态的打造非常关键。在这方面,华为也起到了带头作用,其大力推进的“鲲鹏+昇腾”体系已经全面开放,目前在全国很多地方落地鲲鹏生态创新中心,华为计划在未来五年内投资30亿元人民币来发展鲲鹏产业生态。这样的生态打法,将能助力当地的企业信息化,实现向数字化、智能化的升级转型,也将能推动各地的新基建产业迅速成长起来。

人才,更是新基建未来发展能否成功的核心要素之一。有报告显示,与产业需求蓬勃发展相对应的是云、AI、5G等新兴产业所面临的人才稀缺日益显现。例如,中国人工智能人才缺口已超过500万人。这主要体现在高层次领军人才、创新团队和跨学科创新平台不足,复合型人才培养导向性不强等。在这样的背景下,建立健全面向我国云、AI、计算的人才培养体系就非常急迫。

此前,在华为的沃土计划2.0中,宣布计划5年内发展500万开发者,而且还针对高校、初创企业、开发人员及合作伙伴提供了人才扶持细则。相信在华为等科技企业、政府、高校等的集体努力下,人才能成为新基建高速发展的基石。

《泛在算力:智能社会的基石》报告指出,以传统制造业为例,在传统工厂改造为智能化工厂的场景下,算力上每1 美元的投入,可以带动10 美元的相关产值提升。只有在产业、生态、人才三个战场上重视并发力,才能让算力不再是新基建的瓶颈,而是变成真正的新生产力,焕发出活力。

总而言之,新基建如火如荼地发展起来,它和老基建有诸多本质的差异,其中云、AI和5G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发动机,对于新基建以及新基建驱动各行各业的升级转型具有重要意义。正如有专家所说,新基建不仅是“一业”,而是“一业带百业”,带动各行各业向数字经济迈进。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受疫情影响,实体经济出现一定程度下滑,但电子商务、居家办公、远程问诊、在线教育等信息需求快速扩张。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2%,拉动GDP增长0.6个百分点,新基建正在显示出巨大的潜力。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