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报告 >

中和农信CTO赵占胜(江声):从数字普惠金融到现代化智慧农业的创新

2021-04-13 13:35:00

近日,北京工商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在线上成功召开了“新发展格局下农村数字普惠金融的创新与发展”学术研讨会,国内农村金融领域的知名学者何广文、马九杰等专家以及网商银行农村金融部彭博总经理、中和农信CTO赵占胜(江声)先生等行业专家发表了精彩的演讲。赵占胜(江声)先生描绘了中和农信发展智慧农业,推动数字乡村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蓝图。

中和农信项目管理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CTO)赵占胜(江声)先生以“新格局下的数字乡村创新服务:从数字普惠金融到现代化智慧农业”为主题,和与会嘉宾一起,就中和农信在数字普惠金融领域的实践经验与成果,以及公司未来发展现代化智慧农业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乡村振兴视角下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赵占胜(江声)先生认为,在当前的国家政策背景下,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中和农信致力于实现数字乡村和农业农村现代化。面对数字化水平低,信息化数据化缺失的挑战,如何升级农业产业,将小农经济变得更加标准化、规模化,还需不断探索实现;同时,如何将科技手段和数据手段用于农业的生产中构造智慧农业以及农民个人能力的提升也是非常重要的。

创新农村数字普惠金融服务

赵占胜(江声)先生强调,在数字普惠金融方面,中和农信致力于通过数字化和上门服务,实现客户足不出村即可获得金融服务。通过拆解线上和线下能力范围,利用线上的大数据能力和系统能力,利用线下信息收集能力和实地能力,形成了中和农信的数字普惠金融创新解决方案。一方面,根据资金需求大小、客户数据多寡对客户实施分层,满足客户需求、降低运营成本。另一方面,基于中和农信数百万的客户基础,通过关联网络、标签传播算法,构筑县域熟人社会网络,形成业务发展和数字风控的另一个基石。

数字化科技化创新农业服务

科技化助力农业生产,推动农业装备智能化。中和农信紧跟农业科技的进步,并积极部署相应能力,致力协助农民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包括飞防服务,植保项目监管,农田土壤生态环境监测与保护等。

“作物+土壤医院”:把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建设到乡镇,通过乡助农服小站,区域化农业服务专家解决农户在种养殖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减肥增效,提升品质。

“农资电商网络”:农业生产资料的团购模式,根据农业生产的地域及时令特点,筹划实施“冬储春耕”等大型活动计划,针对有广泛需求的农业生产资料建设线上拼团平台,并配套拼车运输的智慧物流系统,将品牌肥料、种子、农药等配送到村里和田间地头,使农民得到实惠、便捷和有保障的农资。

发挥优势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在中和农信的项目区,有许多丰富、优质的农产品,不少农牧民本身就是公司的客户,如内蒙的牛羊肉、甘肃静宁苹果等。中和农信严格把控农产品质量,在流通上通过移动端的乡助App、小程序等多渠道销售农产品。借助区块链技术,建立农产品的溯源防伪体系,设立“一码锁定”溯源标识,实现从田间到餐桌全程质量追溯,实现了农产品的品牌增值、市场增信,农民也实现了增收。

订单农业:订单农业是市场需要什么,就种什么,不但土地得到了最有效的利用,也降低了种植户的种植风险,避免了盲目生产。以订单农业作为农民增收渠道,既规避了市场风险,也促进了生产发展。中和农信正积极通过示范项目和订单项目,推动智慧农业发展。

农技知乎:培养赋能现代化新农人,通过乡助客户端,实现农业技术线上指导、问答、线上农技专家连线等,使农户足不出户就能够远程学习农业知识,获取各种科技和农产品供求信息;专家系统和信息化终端成为农业生产者的大脑,指导农业生产经营,改变了单纯依靠经验进行农业生产经营的模式,彻底转变了农户和消费者对传统农业落后、科技含量低的观念。

全场景的金融服务支持:中和农信立足乡村生产,提供有温度的金融产品支撑。在对农村深入理解的基础上,对农业生产生活的全链路做过程拆解,让金融融入到过程及场景之中,从而创造出更多元的金融产品。

未来:智慧农业

赵占胜(江声)先生指出,智慧农业是农业生产的高级阶段,是集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为一体,依托部署在农业生产现场的各种传感节点和无线通信网络,为农业生产提供精准化种植、可视化管理、智能化决策。

经过多年的努力,未来的智慧农业其实已经到来。中和农信的智慧农业蓝图是乡助平台客户端、乡助互助会员网络、智慧生产指导三位一体。乡助平台客户端提供种子、农资产品、农业作物医院、小额农业贷款、农业保险、农技问答、智慧设备的全场景服务能力;乡助互助会员网络由客户经理、村级代表、乡助小店、线上社群紧密互动,并与乡助客户端实现线上线下联动;从乡助客户端的线上能力可延伸到农业的智慧生产指导,把信息采购、大田检测、经作管理、养殖监测等环节形成闭环。

中和农信的目标在于服务农村最后一百米,更智能、更科技、更便捷地服务“三农”。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