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报告 >

销量排名背后,智能电动的“四国大战”开打

2021-08-20 16:44:00

8月中旬,中汽协发布7月份产销数据。数据显示,新能源汽车市场产销达到28.4万辆和27.1万辆,环比增长14.3%和5.8%,同比增长1.7倍和1.6倍,再度成为最热门的细分市场,而在新造车势力圈层,销量数据的变化尤甚。

据各方公布的数据显示,蔚来再度与冠军失之交臂,被理想、小鹏超越,而哪吒、零跑、威马等则紧随不舍,事关头部新势力的“排名”焦灼且猛烈。但实际上,单纯通过数字评判谁输谁赢的做法略显局限,尤其是竞争态势的种种“真实”,容易隐藏在所谓“排名”的背后。

单纯的销量排名存在局限 未能体现细分赛道差别

众所周知,所谓的“销量数据”无时无刻不在牵动着造车新势力的敏感神经,而这恰恰是外界关注的焦点,但隐藏在“数字”背后,真正的赛道比拼到底应该关注什么,外界则知之甚少。

面对“蔚来为什么拼不过五菱”的问题,蔚来CEO李斌曾回应,五菱MINI EV的销量确实比蔚来多,但这种比较没有意义,蔚来关注的是市场真正欠缺的是智能电动产品。其潜台词很明显,即蔚来与五菱分属不同的细分赛道,单纯的数字比拼,意义不大。

销量排名背后,智能电动的“四国大战”开打

发表过类似观点的不止是李斌,小鹏董事长何小鹏也曾因“智能电动车”与360董事长周鸿祎隔空互怼,何小鹏声称15万是智能汽车的基础分水岭,没有15万元不可能真正把智能做好,周鸿祎则反驳事在人为。在这场舆论战中,威马创始人沈晖则站在何小鹏一边,表示“10万元以下只能叫电动车,不能叫智能电动车”。

销量排名背后,智能电动的“四国大战”开打

不管是李斌也好,何小鹏、周鸿祎也罢,抑或是沈晖,其争论的焦点在于“电动车与智能电动车”的界限的到底在哪,而在理解了争论焦点之后再看所谓的“排名”,就能发现其局限性,将本不属于同一赛道的竞争对手放在一起比较,本身就存在问题,真正值得参考的是在同一赛道里的竞争态势。

主流智能电动才是未来 低价低智不可持续

正如前文所说,智能电动车作为电动车的进阶,代表着新能源产品的未来,但什么样的智能电动产品代表着终端市场的最终归宿呢?实际上,新能源市场发展态势以及聚焦智能电动细分赛道的选手们已经做出选择。

IHS Markit调研数据显示,未来十年内15-25万元主流新能源产品市场渗透率将从3%增长到40%,而在2030年15-25万元主流市场将占据约60%的市场份额。也就是说,新能源汽车市场正在从“哑铃形”转向“纺锤形”,单纯依靠高价高智或低价低智的竞争策略已经行不通,下一阶段的竞争中,聚焦15-25万智能电动才是命门之所在。

再来看头部车企都是怎么做的?有消息称,特斯拉将推出全新紧凑型产品,或被命名为Model 2或Model Q,售价区间15-20万元;蔚来对外释放设立子品牌进攻大众市场的信息,而蔚来所谓的大众市场也没有脱离15-25万元这个区间;而小鹏即将发售的P5,其目标依旧锁定15-25万元区间。

销量排名背后,智能电动的“四国大战”开打

但与特斯拉、蔚来、小鹏不同,聚集于智能电动的威马却早早洞悉了市场的发展趋势。早在2015年创立之初,威马就确定了“科技普惠”的定位,聚焦15-25万主流市场,而其旗下产品,不论是在售的EX5、W6,还是预计在年内发布的M7,均符合“智能电动”与“15-25万”这两大关键词。

据统计数据显示,7月份,蔚来、理想、小鹏交付量分别为7931辆、8589辆、8040台,同比增长分别为124.5%、251.3%与228%,而威马当月的交付量则达到4141辆,同比增长超过200%,在数字层面虽然暂居第四位,但增长态势已经与“理小蔚”趋同,而伴随着新能源市场的加速转变,聚焦智能电动的“蔚小理威”或会有新的变化。

事实上,在新势力造车这场比拼产品、技术和“耐力”的比赛中,任何一个阶段性、单方面成绩的解读,比如销量数据,都无法证明一个品牌的未来。如今,新能源赛场已经进入了下半场,智能电动细分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蔚来、理想、小鹏、威马之间竞争更具看头。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