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通信 >

“阅后即焚”,这款“信源豆豆”办公软件杜绝隐忧

2020-02-14 14:00:00

年前拖家带口出来度假时,我万万没有想到,会被一场横空出世的肺炎隔绝在南方海岛上。眼看着正月十五已过,手持“42”开头的身份证,返回武汉显然遥遥无期,哭都哭不出来。

我跟实验室老大吐槽:咱们的课题可咋整,如果验收不过关,我能不能续聘都悬。

按说微信功能强大,日常工作绝大部分可以线上解决,影响不大。让我烦心的是自己负责的一个研究课题,五月份要验收,为了把这个课题完成好,我们课题组同时开了一门研究生实践课,一边带研究生做科研,一边集体做项目。课题组每个人都对这个项目寄予厚望。按照以往的惯例,我们团队每周开两次组会,讨论进度和方向,严格保密不得对外泄露的那种。科研课题的创新点一旦泄露,就没有值得继续的价值了。

头儿给我建议:你不如试试“信源豆豆”,我用着觉得挺放心,保密功能尤其好。

听头儿这么一说,我下载了“信源豆豆”APP,试着把各种功能都玩了一遍。抱着实操一把的心态,我把组里的搭档和研究生们都邀请了进来,组了一个线上工作群以后,开起了内部组会。经过这次组会,我们一致同意:疫情期间,组会就在“信源豆豆”照常举行。

我拿我的亲身体验为例,重点介绍“信源豆豆”让我最为中意的两个神功能。

神功能一:把聊天记录用“橡皮擦”擦掉

我们以前的组会,会议一开始,总是例行强调一个规定:不得对外泄露会议信息。看似多此一举,实则很有必要。因为,“项目创新点”的进度是我们的命门。

在线上组会中,每个成员依次介绍了自己的研究进度和进一步想法,文彦还提出了一个新的创想,他想把一个跨学科的方法交叉应用到我们的课题中。文彦具体阐述了想法以后,我们都很兴奋:这个点真好,试一试!

我的助理小云博士心细如发,在文彦详细地阐述设想时,小云私信我:文彦的设想如果被截屏传播出去,咱们不就白忙了?线上开会可没法控制这一点。

我安慰她:没事,待会我有办法。

组会接近尾声时,我征求大家的意见:今天的会议内容照例不得对外泄露,如果大家都同意,我用“信源豆豆”的“橡皮擦”功能,把重点部分擦掉,怎么样?

大家都同意。于是,我愉快地擦除了会议核心部分,包括文彦阐述的那一部分研究设想。这意味着,我擦除的部分,从所有成员的聊天记录中消失了。

“信源豆豆”的“橡皮擦”功能,在聊天双方都允许的情况下,随时可擦除过去发出的部分或所有聊天记录。这种巨爽巨安全的感觉,相当于你随时随地可以在微信上“撤回”,不受时间限制,后端也查无踪影。

神功能二:泄密可溯源,隐私信息可一键清除

就这么开了几次组会以后,我们对“信源豆豆”越用越顺手,渐渐地用它替代了其它办公软件。用得多了以后,又意外地发现了它的新功能,堪称自我保护神器。

比如,我给本科生上公选课,也是用这个软件,因为对比其他聊天软件以后发现,“信源豆豆”信号更稳定,可以提供随时随地的高清音视频会议,同一时间支持100多号学生在线都没问题,画质清晰、声音稳定。

在一次课上,我在课件中插入了一个例子,本意是想用段子激发学生进行思考。没想到,当天晚上,教学院长在微信上委婉提醒我,课上不要说段子,会浪费学生时间。她发过来一张截图。截图上有某个学生的ID水印,我心下了然,跟院长表示,我去处理好这件事。我先是去找到这位学生,和他沟通了我在课件中设置这个段子的用意,诚恳地跟他建议,以后对老师有意见,可以直接找老师,匿名举报不是君子之举,也起不到改进课程效果的作用,当面坦诚沟通才是最有效的。

我的学生大鹏是一位心理志愿者,在疫情期间一直默默地提供线上心理咨询服务。他组建了几个微信群,在群里,大家互相帮助,发布求助信息,给予心理慰藉。不曾想,群里混进来几个自媒体从业者,把求助者的信息转化成文章,发布在自己的公众号上,引来数不清的质疑和谩骂,给求助者带来巨大伤害。

我建议大鹏改用“信源豆豆”建群,一旦发现有人泄露不当信息,立马删除该ID。这意味着,与该ID用户相关的聊天记录,也将一并清除;该ID用户收藏的相关聊天记录,也会一并消失。而且,这位拿群友隐私牟利的ID用户,大鹏可以事先保留相关聊天记录再删除他,用来诉诸法律,追究其法律责任,保护群友权益。

这是目前我对“信源豆豆”的体验,后续如果再有新的发现,我会推出第二篇文章。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