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业界 >

混合云的未来之路:云计算巨头为何钟情VMware Cloud

2021-07-07 16:37:00

近年来,国内外各大公有云厂商纷纷和VMware合作,推出了各具特色的VMware Cloud on XXX产品。即在公有云厂商的基础架构之上,运行VMware的虚拟化数据中心环境。自2018年与AWS合作推出VMware on AWS以来, VMware已经和Microsoft的Azure、Google等国际主流云计算厂商合作推出了类似形态的产品。而在中国内地,目前也有了可以成熟落地的VMware Cloud产品,这就是首云的VMware Cloud混合云产品。这种结合了公有云和传统私有云的混合云服务,自推出以来受到了企业用户的普遍青睐,已经有了广泛的应用案例,并且表现出了良好的商业前景。

这些年我们一直讲上云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大趋势,其中的“云”一般都是指原生的公有云。而各大主流的公有云厂商的发展战略,也一直着眼于丰富公有云的产品线,将用户吸引到自己的云数据中心里来。那么为什么这些云厂商在产品战略上会出现这样一个大的转身,去和主打传统数据中心虚拟化的VMware合作呢?本文旨在通过对这一趋势的解读和分析,探讨一下被看作云计算大方向的混合云,在未来几年的发展趋势。

公有云的局限性

主流公有云厂商的这次转身,首先源自一个认知上的更新,即公有云并不能包打天下。企业客户对于云计算资源的需求,始终是多样化个性化的。出于安全性、稳定性、计算和数据的本地化等需求,不能够完全把工作负载和数据放到公有云厂商的数据中心。同时当企业对计算、存储资源的需求达到一定规模以后,也必然会寻求相比于公有云更低成本、更高性能的解决方案。

举例来讲,金融行业对于系统安全和数据安全有着严格要求;制造、医疗等行业需要计算本地化,以对接生产环境或外部设备。而公有云始终更重视标准化和集中化,缺少足够的差异化来应对这些需求。同时公有云快速的技术迭代和高冗余,成本最终都要摊到用户身上,导致用户很多时候是在为自己并没有用到的东西去买单。因此企业用户有时会需要定制化、个性化、本地化以及更高性价比的私有部署方案来获取云计算资源。

企业原有的IT资产和技术能力

企业上云还有两个关键难点,就是如何尽量利用原有的IT资产,以及如何不增加运维的人力成本和学习成本。

大多数企业都有一些旧有的软硬件IT资源,例如很多企业之前已经使用了很久基于VMware的虚拟化技术,如果工作负载全部上到公有云,会造成原有投资的浪费。所以企业真正需要的往往并不是公有云,而是混合云,能够在尽量保留企业原有投资的同时,能够享有公有云弹性快捷的便利。

同时云原生和开源技术近几年虽然发展很快,但要去迎合它,不可避免的会带来较高的人力成本和学习成本。如果企业基于openstack或者kubernetes去部署自己的工作负载,就需要拥有一支专业能力较强的技术团队,而互联网企业之外的传统行业往往并不具备这个能力。投入很大的人力成本和管理成本去解决IT基础资源的问题,对于企业来说往往是不合逻辑的。所以类似于VMware这样稳定可靠的企业级解决方案,仍然会是很多企业的首选。

VMware Cloud给出的上云新思路

基于以上背景,AWS、微软、谷歌、首云等国内外云计算厂商,和VMware合作推出了各具特色的VMware Cloud产品,目前这也是混合云实际应用过程中非常具商业前景的一种解决方案。

VMware Cloud的基本形态,是在公有云厂商的数据中心里部署一个基于VMware计算/网络/存储虚拟化技术的私有数据中心,全部交付客户去独立使用和管理。既能够解决安全性、稳定性等个性化使用需求,同时也能够具备公有云快捷交付、以服务形式按需计费的特点。

具体到各个云计算厂商,服务形态和覆盖范围也有所不同。例如国内的首云除了可以在自己的公有云数据中心提供VMware Cloud服务,也可以将该服务前置到客户自有数据中心或第三方机房内,这样就解决了很多客户比较关心的计算本地化和数据安全等问题。

首云的VMware Cloud还有个不同于其他云计算厂商的特点,就是首云已有常年使用VMware的底层技术构建公有云平台的技术积累和运营经验。基于虚拟化底层同构的特点,可以将首云的公有云、VMware托管私有云、客户原有的VMware虚拟化环境,这三者在虚拟化层面和网络层面全部打通。因而可以较为轻松的实现数据中心扩展、跨云迁移、云端灾备等多种具有实用价值的混合云使用场景。通过将VMware全套的计算、存储、网络虚拟化数据中心技术,与首云自身的国内外节点建设能力、全球互联网络、以及公有云/私有云底层同构等优势相结合,推出更具成熟度和广泛适应性的混合云产品,为广大企业客户提供一条随时随地使用工作负载的混合云未来之路。

了解更多混合云部署方案及案例信息,可加微信CDS首云(微信号cds_service)索取,或点击阅读原文填写信息索取。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推荐阅读